我读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一天,语文老师黄言忠布置了一道题为《十三年后的我》的作文,说这是畅想曲,发挥想象力的作文,同学们可以大胆地想象十三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的将来是什么样的人呢?小学时代的同班同学林伏奎的哥哥林如心是解放军军官,从部队回老家探亲,一身草绿色戎装,黑色高帮皮鞋在溪坪街的石块地上“咯噔、咯噔”,好威风,我好羡慕,畅想自己的将来也和林如心一样,当上解放军军官。
林如心没什么文化,是基层军官,转业后担任上海科学院门卫,那是后事。
上了初中,我突然想当记者,脖子上挂着摄影机,半蹲着摄影,鎂光灯一闪一闪,多有风度,文章发表了,全世界的人都在读,多么的有成就感。
略加思索,我就落笔,一气呵成。
作文的大意是,十三后的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在新华社当记者,那时从一份资料得悉,我的一个初中同位同学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生产劳动,表现积极,农业生产有革新,入了党,当上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来提拔为青山公社党委书记,这个公社的各方面都先进,我很感兴趣,前往采访。
老同学久别重逢,格外兴奋,有着说不尽的话,聊起了黄老师,聊起了班上的这个同学那个同学,聊着聊着就聊到公社食堂,吃过饭,我坐在老同学开的拖拉机一路参观,看见了高楼大厦,看见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看见了公社所在地的热闹繁华,看见了广袤无垠的田野上茁壮成长的庄稼,其时气候炎热干旱,公社进行人工降雨,处处人欢牛羊叫,我采访了一些老人,一些妇女,还有别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都说“人民公社好”,晚上在公社电影院看《人民公社好》的电影,看完回到公社招待所,激动得无法入眠,一口气写完了新闻稿,回到新华社,先在内部刊物发表,后来发表在《人民日报》,全国都轰动了。
历来评分吝啬少有给学生70分的黄老师,居然评给我85分,我欣喜若狂。
黄老师找我个别谈话,他说参考我其他学科的情况,高中毕业时可以努力争取考北京大学中文系或者新闻系。
十三年后的我如何呢?并非北京大学中文系或新闻系学历背景的新华社记者,而是一介体制内的乡村小教,不过,较之于多数人,当时能当上乡村小教,已是功德圆满了。
至于记者,后来还算是当过。
1980年在县委报道组当新闻干事,这就是记者,当了将近一年不想当了,调到司法局的法律顾问处当律师。
1989年我任县司法局局长,有一天,宁德地委组织部的刘科长出差柘荣,来到我的办公室叙旧,因是1980年我和他是福建省新闻干部培训班的同学(当时的他是福鼎县报道组新闻干事),比较友好,他说《闽东日报》要复刊,建议我去任主编,他向部长提议,“爬格子”没意思。
当时的《闽东日报》科级,后来升格为处级,即使厅级我也没有兴趣。
人的理想是会变的,我想当军官变成想当记者,当记者的时候想当作家,因是其时我发表过一些科普作品,是省科普作协会员,我的同事科普作家季品三出版《大自然的赏与罚》之后,福建科技出版社编辑吴世灯动员我出书,我已作了前期准备,1980年11月调到县司法局,出书和当作家的理想搁浅了。
当教授的梦想倒是终身缠绕,1979年有可能调到福建中医学院任医古文教师,但我拒绝了,原因容当后叙,1998年当过电大法律教师,总算沾了点教授的边,毕竟不算,留下的是遗憾。
初中二年级结束,缘于主客观原因,我辍学了,15周岁未成年的我,浪迹江湖了。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fxquan.com/1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