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当人们谈起最能代表大唐气象的物质载体时,唐三彩一定名列前茅,飘逸的骏马、丰满的仕女和充满异域风情的驼队形象,无不映射出盛世的荣光。唐三彩以其生动逼真的造型、绚丽缤纷的色彩而闻名于世,是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唐三彩独特的艺术魅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今天就带大家领略一下唐三彩的绝世审美。
诞生背景
隋唐时期是陶瓷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制作工艺水平有了长足进步,邢州(今河北邢台)出产的白瓷类银类雪,杜甫曾作诗形容:“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越州(今浙江绍兴)出产的青瓷似玉似冰,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瓷器,除了青瓷和白瓷两大瓷系外,还有黑釉、酱釉、黄釉、褐釉等瓷器出现,这一时期的瓷器不但工艺水平高超,而且种类也十分丰富,造型、装饰也独具风格,同时在陶器方面出现了划时代的发展,诞生了代表当时最高制陶工艺水平与成就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三彩诞生于唐朝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当时盛行的厚葬风气是促使其产生的直接原因,陶瓷技术的成熟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各方面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其提供了足够的艺术养分,制作精美、造型生动的唐三彩将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彩陶,由于在史书中记载甚少,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上千年。直到二十世纪初,陇海铁路修筑至洛阳邙山时发现了一批唐朝墓葬,出土了大量唐三彩器物,古董商人将其运往北京后引起了著名学者王国维和罗振玉等人的高度重视,此后洛阳各地陆续出土了大量唐三彩器物,数量之多及工艺之美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之后经过调查和考古挖掘又发现了大量窑具、模具和三彩器,充分证明了唐朝陶器烧制工艺的领先地位。
制作工艺
“唐三彩”是唐朝三彩陶器的简称,由于陶器的釉色装饰以黄色、绿色、白色三种色彩最为常见,故名“三彩”,但实际上并不仅限于这三种颜色,还有褐色、蓝色、黑色、紫色等多种釉色,有的一色单用,有的多色混合使用,而且黄色、绿色还有深浅的之分,名称也不局限于“唐三彩”,以蓝色釉为主的就被称为“蓝三彩”,因为稀有而显得格外珍贵,唐三彩陶器在艺术上最成功的一点就是突破了以往单色釉的局限,运用多种釉色装饰器物,从而取得了华丽动人的效果。
很多人误以为唐三彩与定窑白瓷、哥窑青瓷一样都属于瓷器的一种,但其实唐三彩是一种表面上釉的陶器,与瓷器有本质的区别,通常选用高岭土、巩县土和黏土制作胎体,胎体通常采用手工捏塑和模制工艺制作,制作好的胎体进行阴干处理后送入窑中烧制成素胎,烧制温度要达到一千一百摄氏度左右。
素胎冷却后施以釉彩,釉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铅作为助熔剂,使釉料的熔融温度降低,同时使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再将挂好彩釉的素胎重新置于窑中用九百摄氏度左右的温度进行烧制,在此过程中胎体表层的釉料因高温而熔化并向周围自然流动扩散,使各色釉质互相浸润融合。经过反复烧制,陶器表面会呈现出五彩斑斓、浑然天成的奇异釉色,由于釉彩中含有铅,所以表面亦会出现明亮夺目的光泽。
器物种类
唐三彩器物的种类繁多,根据考古发掘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人物、动物、器具、建筑模型,人物俑包括男俑、女俑、文官俑、武士俑、骑马俑、牵马俑、驭驼俑、天王俑、乐舞俑等;动物俑包括马、牛、驼、猪、羊、狗、鸡、鸭、鸟等;建筑模型包括房屋、亭阁、假山、水池、井栏、兵器架、马车、牛车等,各种生活器具更是一应俱全。
在艺术造型方面,唐三彩的表现力和写实性极强,特别是人与动物的形象,不但线条优美流畅、形象自然逼真,而且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均能体现出其独特的情感特质,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贵族妇女俑大多身姿丰腴、娇艳动人,并刻意强化了面部的体积,将发型进行高度的概括处理,使面部的轮廓更为饱满圆润,有时还将人体的比例缩小,用上大下小的变化来体现当时“丰颊体肥”的审美特点,而普通妇女俑大多身姿婀娜、皮肤白皙、双手纤巧、双足丰柔,并依人物、服饰、材质随类赋彩,将色彩与造型完美融合。
文官俑大多衣着华贵、峨冠博带,有的瞪眼挺胸、不可一世,有的神色拘谨,仿佛在揣摩上意。武士俑通常怒目圆睁,肌肉发达,摆出剑拔弩张之势,或为姿态各异的骑马射猎状,有的带犬奔驰,有的背弓荷箭,有的举手向上,身体外倾。这种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变化既能展示出唐朝武士的豪迈与英武,又能体现唐朝国力强盛与经济繁荣的时代特征。
唐三彩中还有大量的胡人俑,其面部造型、身体形态、服饰装束等均表现出西亚民族独有的特征,胡人俑多为牵马俑和驭驼俑,这与当时发达的中外贸易有关,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需要大量的骆驼作为交通工具,牵马俑往往通过自信、娴熟的姿态显示出高超的驾驭能力,驭驼俑的骆驼背驮行囊包裹,让人联想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长途跋涉的胡商驼队。
艺人俑表现的是出自社会底层、活跃于舞台上的艺人形象,其形体各异且造型多样,但普遍衣着朴素、身姿摇曳、乐观开朗、无拘无束,天王俑多为脚踏恶鬼之势,被踩在脚下的恶鬼龇牙咧嘴,仿佛在反复挣扎却又无法挣脱。
人物俑的服饰处理也吸取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以阴刻线纹为主,线条自然流畅、疏密相间,衣裳飘舞飞扬,颇有“吴带当风”之韵味,衣褶稠叠贴体,衣紧袖窄,亦有“曹衣出水”之风采。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因此唐三彩的动物造型以马居多,塑造了新疆阿哈马、伊犁马和混血马骄嘶奔驰的雄姿,有的腾空奔驰,有的缓步而行,有的昂首嘶鸣,有的追逐嬉戏,每种形象都充满力量,给人一种浪漫活泼之感。
生活器具的造型雄浑饱满、雍容华贵,很多器物的造型都很独特,不拘一格却又和谐统一,如双鱼扁形壶的壶身由并列的双鱼构成,贝型杯的外壳形如海贝,凤首壶的造型复杂,由口、颈、流、腹、足、柄等部分组成,向前伸出的尖喙配合扁长的凤头将凤鸟的优美身姿与壶类器具的修长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极具艺术美感。
唐三彩的装饰纹样也是五花八门,包括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在雕刻技法方面也花样百出,包括划花、刻花、堆雕、捏雕、浮雕等,由于纹样与技法的恰当使用,更增强了唐三彩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魅力
唐三彩是享誉海内外的艺术精品,因其典雅别致的风格,当时的豪门大族经常会将其置于厅堂之中以作观赏摆设,同时唐三彩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朝廷经常会从各地征调大量三彩精品赠送友好邻邦。
如今,在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等国都发现了唐三彩的遗物,这也是我国与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历史见证。传流到国外的唐三彩也给当地的陶瓷业也带来了很大影响,日本在奈良时期曾经仿制出被称为奈良三彩的器物,朝鲜在新罗时期也仿制出了新罗三彩。
唐三彩起源于唐初,自唐高宗至唐玄宗天宝年间为鼎盛之时,安史之乱后随着唐朝国力的逐步衰弱及瓷器的迅速发展而逐渐没落。唐朝之后尽管仍然生产三彩陶器,出现了“辽三彩”、“金三彩”等,但在数量、质量、釉色、造型艺术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唐三彩相提并论,三彩器后来已经基本失传,好在经过陶瓷专家们的多年潜心研究,这种古老的工艺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相关制品已达数百种之多并畅销海内外,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唐三彩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fxquan.com/12380.html